
高高壮壮的“梦中情孙”,可不一定是健康信号。过度壮实,身体可能正在拉响警报。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陈宝伶医生最近接诊了一个小患者,六年级就长到了一米七五,体重85公斤。
孩子妈妈说,儿子从小高高壮壮,自己和爱人在外打工,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老人也非常自豪,觉得孩子“养得好”。最近自己返乡归家,发现儿子脖颈子特别黑,洗不掉,搓澡巾也搓不掉,就想着带孩子来看看,是不是有啥问题。
结果一检查,发现空腹血糖直接6.5 mmol/L!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了。陈医生告诉孩子妈妈,再往前发展就是糖尿病了,建议她抓住糖尿病前期这个机会,减重控糖,还有逆转的机会。
孩子到底算不算胖?
一个公式+一张表告诉你
展开剩余83%判断孩子胖不胖,不能光凭感觉。咱们需要一个更科学的尺子——身体质量指数,即BMI。
BMI = 体重(公斤)÷ 身高(米)²
拿刚才的男孩举例:85公斤 ÷ (1.75米 × 1.75米) ≈ 27.8。
算出来的数,可不能直接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孩子的BMI,必须结合年龄和性别来看。
医生手里都有一张《中国儿童BMI生长曲线表》,这个表就像一份“全国同龄小孩身高体重排行榜”。
ABOUT AUTUMN
(
左右
)
简单理解就是:
超过95%的孩子(≥第95百分位)→ 属于 肥胖
超过85%,但没到95%(第85-95百分位)→ 属于超重
低于5%的孩子(<第5百分位)→ 属于体重过轻
那么,这个男孩BMI 27.8是什么水平呢?根据12岁男孩的标准,BMI超过24.2就属于“肥胖”了。他的27.8,已经是严重超标,健康亮起了红灯。
家长不用记具体数字,关键是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自己算出来数值偏高,最好找医生评估。
胖孩儿来医院
医生通常会关注这5项检查
如果孩子确实偏胖,来医院别慌,下面这几项检查能帮我们摸清孩子的健康底子,这也是制定科学减重计划的第一步。
壮实的小朋友真的很多,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
01
血糖检查
肥胖会让孩子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就像锁生锈了,钥匙拧不动。我们常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看看近期的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把未来得糖尿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02
血脂检查
胖孩子的血液里,“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常常偏高。这问题平时没感觉,但长年累月会悄悄伤害血管。血脂检查就像一次血管“油质”检测,能指导我们怎么调整饮食。
03
糖耐量试验
如果空腹血糖已经有点高,或者孩子脖子黑黑的(黑棘皮病),我们可能会建议做这个检查。让孩子喝下一定量的糖水,然后在2小时内多次抽血,看看他的身体处理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这是发现糖尿病前期最敏感的方法。
04
生长激素检查
别以为胖孩子都长得高!肥胖反而可能打乱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骨龄提前,后期反而不长个。如果发现孩子生长速度减慢,检查生长激素水平就非常必要。
05
肝脏B超
这是最需要家长了解的一项。很多胖孩儿都有脂肪肝,肝脏B超无创又直观,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能让我们及早干预,避免损伤肝功能甚至发展成肝硬化。
发现孩子胖,千万别只是等ta“抽条”。带孩子来医院做个全面的评估,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科学地守护孩子的健康。咱们的目标不是一味追求“瘦”,而是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
陈宝伶
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曾获英语双学士学位,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专委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大连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专家组成员,大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大连市儿科质控中心检查组成员,甘井子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库成员。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专业学习,《中国现代医生》杂志审稿专家。作为儿科全科专家,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多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治,诊疗范围覆盖儿童常见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包括甲亢,糖尿病,肥胖,矮小与性早熟管理)、儿童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新生儿相关疾病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儿童风湿免疫及肾脏疾病,并尤其擅长各类中毒的治疗,具备处理儿科复杂与危急重症的综合能力。
专家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发布于:北京市专业炒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